2020.10.31(六)運動:UY

今天下課後跟老師小聊了一下

瞬間理解,為什麼自己最近會跟隨他練習。

IMG_1317.JPG

開始練習UY以來,跟過好幾位老師練習,基本上都是喜歡的。

可能是因為個人的練習經驗挺好的,總覺得能教UY的老師,都是頭腦清晰且有排序邏輯的。

我最近呢,偏好跟隨幾位老師中,相對比較資淺的某位老師。

實話說剛開始跟他練習的時候,還曾偷偷懷疑,老師倒底開始教學多久?是不是還很菜啊?

但隨著時間過去,經驗的洗刷,有感覺到老師教學越來越順暢,慢慢也越來越喜歡跟著他練習,甚至逐漸替代原本很愛的,氣氛形塑跟排序我都非常喜歡的老師。

這選擇,很妙。絕不是客觀評價教學年資或者是功力後所作出的評斷,而是與個人練習體驗大大相關。

極度私人。

極度極度私人。

今天小聊一下之後,瞬間領悟,啊~是因為我們對課程的想像很像。

如果有必要,講解都在課前做完,一旦課程開始,不停頓不中斷,保持課程流暢性,所有動作都在墊上完成,不離開墊上,不靠牆練習,不做主題式的細拆講解,也不會在課程後半停下做特定動作的加強訓練。(老師說他跟隨創辦人在師資班的練習也是如此)

他認為,課程的起承轉合,到最後就是應該要走向沉靜,而非刻意去做特定動作的強化訓練,再把能量提上來。

最後說:這不就是不執著的練習嗎?

媽啊,秒懂。

完全就是本人對於課程的想像,也當初之所以愛上UY的起因。

難怪我最近只有跟他練習才覺得比較開心。

可惜的是,本人能練習的時段不多,沒辦法,偶爾還是得去參加體操班。但,說實話,一想到最後還要練體操,默默覺得沒勁,有時都寧可不出門,轉而在家自我練習。

會在課程快要開始前臨時取消預約,不是沒有原因,內在已悄然做出選擇。

我的願望很單純,只想要在墊子上,不受打擾,好好地流動。

直 到 最 後 。

 

2020.10.30(五)

UY的練習

是直接從站姿開始。

先做短禮拜之後就進入頭朝上的各種熱身,然後,站姿平衡。

有次學生說到,這麼快進入站姿平衡,認為自己的身體還沒有準備好。

我當時覺得還蠻有趣的,站姿平衡的「準備」,或者說是所有動作的準備跟預熱,有時端看是從什麼角度來看。

顛腳尖站姿平衡後進入單腳站姿平衡,其實也可以當做是整體內在核心的喚醒跟預熱啊。

這就是排序的樂趣所在。一樣的動作,前後顛倒,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

另外,回到前頭所說的UY排序,開場是沒有靜坐的。

那UY的「開場靜心」,用什麼來做呢?就是「平衡姿」。

平衡姿是非常需要專注的,可以讓我們迅速感官內收回自身,心思單純,並有效切斷與外界的連結。

UY的排序是由外向內,呼吸法跟靜心,放在身體練習之後。

對於練習者,孰先孰後其實並無對錯,只是不同老師(或者流派)在排序概念的差異,放寬心胸看待。

而身為老師,知道為何而行,想要達到什麼效果,排序才會產生意義。

今天看到的分享

挺有感的,記錄一下。

分析能力的「會」和創作能力的「會」的根本差別在於,前者是面對「已然」,後者是面對「未然」。

創作者真的很了不起。

 

2020.10.29(四)運動:自我練習

本來以為自己沒什麼勁練習

可一旦開始動,結束後還是渾身舒暢。

運動的魔力啊。

最近超級喜歡手過頭延伸的後彎型態,會特別感覺到,手、軀幹、腳的一體性,作用在腹髖周圍的延伸感,連結感強烈以外,也體悟到側彎如何去影響後彎。

閱讀上的新歡

被拿來類比的作家,泰半都是我喜歡的。

他所自述的成長閱讀軌跡,跟我的閱讀軌跡有部分重疊。

私下描述人生的看法跟喪勁,是會讓我會心一笑的存在。

突然就懂了,為何自己會還在不明所以時就被其文字擊中。

 

2020.10.27(二)運動:金字碑古道

太久沒去山裡走走

腿都廢了。

不同性質的運動是不能相通的。

 

2020.10.25(日)自我練習

2020.10.24(六)運動:哈達、UY

 

2020.10.23(五)

這兩天沉浸在雙雪濤的書裡

可預見我這一陣子應該會狂看他的作品。

微信讀書與實體書交叉搭配,已下單集結。

 

2020.10.21(三)運動:UY強化、伸展

今天突然對練習

愛意洶湧。

特別是在經期期間,實在太適合上節奏緩慢的伸展課,強化課倒是軟軟的沒特別來勁。

在手伸展的時候,一點一點,從軀幹的位置開始釋放,側胸肋骨周圍逐漸翻轉打開,全身連結開展,舒服的像貓般瞇眼。好愛,真的好愛。

分享一:最近偏愛的伸展姿。

因為今天不想做倒立姿,在同學們肩立時我自己在原地拉筋,沒想到正巧被老師捕捉到,剛好可以分享一下。

自我練習或者是熱身的時候都蠻常做的,短停或長停都適合。

其實平常會用毛巾勾腳。

以照片的動作為例,就是毛巾勾在左腳上,然後右手從頭後方去抓毛巾,頭顱躺在右手上。左腳會更上來一點,右邊身側的伸展也會更多些。

IMG_1308.JPG

分享二:Like a Cloud Bra

今天買了這個,覺得還不錯。

是lulu少見的一體成形運動內衣,質感柔軟。唯一的小遺憾是我個人不那麼喜歡摸起來會涼涼的布料。

LW2BYCS_0001_4.jpeg

 

2020.10.19(一)

當遇到朋友問我

最近都在看什麼類型書的時候,總覺很難回答。

一方面是魚的記憶,一方面是內容的確混雜,難以歸類。

例如我前幾天都還在看紙質書,莫言《晚熟的人》還沒看完呢,今天就突然興起,重回微信讀書報到,看的是《如何再次拿起書》。就是個想一出是一出的人。

又莫名其妙被大放送二十來天免費閱讀。

微信讀書這種始終堅持不讓人花錢的善意,都讓我飄了,之前還會把握免費期間飢渴閱讀,現在就有一搭沒一搭地看,開始不珍惜了起來。

《如何再次拿起書》就是本閒聊書,每個章節的標題都會是大家閱讀時蠻常產生的疑惑,看看作者怎麼回答還蠻好玩的。

有時候會有莫名的點戳到我。

例如他描述自己棄書時:「經歷了漫長的精神麻痺期,忍了好久之後,我在第666頁放棄了。那一天我很傷心,覺得自己被迫離開了那些高貴的聖人,但是第二天早上醒來時,我的靈魂都在歌唱。」

因為我以前就是那種死不棄書的人,完全懂這種自我鬥爭的心情啊。

甚至一時間,還聯想到了當初在面臨是否續練八肢時,也是有著極度類似的感受,被責任感驅使,痛苦掙扎許久後放棄,總覺得自己「輸了」。

但,老實說,當徹底下定決心遠離八肢之後,我的靈魂也在歌唱,哈哈哈哈。

如何決斷,外人無法給出最佳建言,可是一旦落下決定,內在自會給出回應。

 

2020.10.18(日)運動:自我練習

明天放假

加上經期來也,連練習都可以不用牽掛,科科,想想就覺得心情極好,想哼歌了呢。

最近是工作的轉換期,到月底以前課表都挺鬆散,生活的小幸福就是在追星吃瓜之餘,還能有閑情逸致閱讀紙質書。

微信讀書雖好,但紙質書還是有其不可替代性。

至於心態上的差別,在於「餘裕感」。

我本就是個需要很多的時間緩衝的人,終於能夠把步調慢下來,東摸西摸,煮煮飯、看看書,將時間浪費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頭,真是太療癒了。

回頭望,前一陣子到底在忙乎什麼啊?宛如夢一場。

狂抓取之後,現在很享受放掉的感覺。

生活,就是不停地動態平衡。

有時候有些東西犧牲,在其他方面找補回來,也是能達到某種微妙的平衡。

就像是我每每都要嫌棄週日課間等待時間實在太長,但卻能利用這段時間,專心在空教室練習,實話說,練習品質比在家裡還好得多。因為多半是隨心練習,常會有意外的新刺激,產生教課序列,光是這兩點,就讓我覺得這段空檔時間,極其寶貴。這也是一種平衡。

自由業其實並不自由啊。

想投入瑜伽產業的朋友請三思。

 

2020.10.17(六)運動:UY

手平衡

其實只是勉強能做,談不上有把握。

IMG_1292.JPG

在接觸初始,即使很多動作僅能把腿架在手上,根本無法離地。

但,僅僅只是「架著」也有做到手強化,未曾想過要避開,反正就是一點點地跟,能做多少是多少。

練著練著,也就逐漸琢磨出味道了。

UY的排序概念

手腳從能量的角度出發,是需要一視同仁的(如手作多少個動作,腿就對應多少個。數量相等。)

但在實際操作上,還要考慮手腳的差異。

建議在相同數量的體式下,給腿部安排更多的伸展、手做更多的強化。舉例來說,當手腳都安排12個體式時,腿:8伸展+4強化,手:4伸展+8強化。

那個,我真心覺得這只是建議啦,實務上不容易執行,哈哈哈,因為手強化很難安排到這麼多。

雖然說不能做手平衡,也能作手的靜態強化(例如側平板之類的),是可以利用替代式去做的。可是大多數人手都很弱很廢啊,所以那所謂的「比例」是不能全然用「數量」去規劃的。

觀察課堂執行上的微調就挺好玩的。

同理,今天在練習的尾端

很明確地知道,今天的排序對我而言,後彎數量,遠遠不夠。

不禁分神想到,所謂的「平衡」,其實是非常非常私人,無法用數學公式簡易換算的。

最後,送上創辦人的一段話:「規則並非教條,你有權利以任何方式練習,但你必須明瞭,練習目的是什麼,如何有效地、安全地為這個目的服務。否則,有覺知的練習就是一場空話。」

 

2020.10.16(五)運動:自我練習

最近的自我練習

非常喜歡做後腳腳背壓地的高位起跑式,結束後,銜接低弓步的後腳髖伸展。

是一個強化後接伸展的小組合。

「腳背」碰地是關鍵,起身強化時,對應腿前側到髖腹深處的肌群,下一步才有能效伸展。

自從加入這個組合後,我髖前側的吶喊,已安靜許多。還存在,但不再尖叫。

很有趣的是,無論是UY排序或者是上過的大師課,也常會有類似的編排建議:先強化,後伸展。

親身體會到,這樣的編排,確實經濟有效。

 

2020.10.15(四)運動:UY

練習經驗與書中理論相互對應,實在有趣。

例如,以前就說過我特別喜歡練習不對等風息。

書中解釋:「不對稱感越深,後面完成鏡面反射後的平衡感就越深層穩定。」

難怪我每次練不對等風息感受都特別好。

但也刻意說明:「兩種結構(對稱跟不對稱)沒有優劣之分,只是練習之後感覺不同,你需要兩者都練,且不產生任何慣性。通過作不同模式的練習,你會打破你的積習,打開你的大腦。」

越看越覺得寰宇學問大啊,創辦人工科腦的分析能力太強了。

最後,送上書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當傳承變得沒有活力,奄奄一息時,宗教就產生了。」

感嘆完畢,繼續滾回去拜讀。

今天練習

才意識到自己身體好倦。

出去玩,某種程度也是消耗。

 

2020.10.14(三)

科科,我玩回來囉

南部真的熱熱熱翻天啊,隨便走兩步路就要我老命。

分享一下今天坐車回台北途中,聽相聲演員訪談,個人挺喜歡的片段。

閻鶴祥:「每年我都要反思,我被觀眾影響了多少?有多少東西是我看了誇我跟罵我的話,才變成今天這樣。你是一個演員,你在產出作品,你的作品是要有獨立思考跟獨立人格的;如果你按照大家設想的東西去做,大家設想的東西基本都一樣,那就會導致你們產出的作品全一樣,缺少個性。」

聽到時瞬間一激靈。

提醒自己,定時反思與釐清。

 

2020.10.11(日)運動:自我練習

放假放假放假。

歡呼歡呼歡呼。

趁課表調整的間隙,大膽請假,開始教大眾課以來第一次不是因為進修請假。拭淚,其實我骨子裡根本是個奮鬥上進的好青年吧。

世間為什麼把廢柴逼到這種程度呢?(仰頭望天)

明天起,奢侈的三天連假,終於可以出去玩啦(開心滾滾)

串連練的到底是什麼?就是在空間裡做遊戲。

好喜歡這句話。

今天教室連假公休,下午才要出門上班,多出了挺多自己的時間,感覺步調都緩了下來(啊,這是在誘惑我繼續放課嗎?)

早上悠閒地邊喝咖啡邊看淘寶淘回來的寰宇書。

只能說,大愛!

可以感覺到自己感官大開,資訊的衝擊,讓血液嘩嘩地流過腦、眼。突然清明。

很多東西是知道、聽過、也身體實踐過,但對於為何如此,有點一知半解,還在嘗試複製的路上獨自摸索。

看了書之後,更懂寰宇在作什麼,釐清排序的理論依據為何,滿足。

閱讀過程中,交叉比對自己之前對於UY排序的理解是否正確,到底差異在哪,腦袋不停運轉著。

學習讓人愉快。很愉快。

跳說「在空間裡作遊戲」這件事情。

今天自我練習時,作大熊貓式伸展時,突然好想滾翻,一滾,直接進入屈膝坐姿單腿前彎。

喔,可以這樣接啊,好有趣 。

保持童心、開放心態、自由發揮,不要被瑜珈墊的方向還有形狀限制,有時可以串出出乎意料的方式。

一切都是遊戲。

 

2020.10.04(日)運動:自我練習

自我練習產生排序創意

不只從練習者的角度來看,以瑜伽老師來說,也是必要的存在。

雖然有時候,在排教課序列時也會單純靠冥想,在腦海中描繪身體行動,想像串連的可行性。

只是站上墊子的時候會特別感覺到,內在引領的力量。

身體彷彿不受控制般,有他自己想去的地方。

此時,我的序列,不需要我的意志參與。

只需要放手不抵抗,純然追隨。

 

2020.10.03(六)運動:UY

卍字手一的下半身真是有太多變化了

IMG_1278.JPG

 

2020.10.02(五)運動:自我練習(伸展)

這兩天花了蠻多時間重溫自己之前的筆記

看序列時發現自己果然喜歡的東西就是非常的類似,內含一路走來練習的影子。

老師的排序是很私人化的東西。

有時也會去上其他老師的課(非UY的),願意重複去上課,就表示我是喜歡其風格,練習起來身體也是舒服的。

但是練習中後,會知道老師的序列方式,不是我的菜,甚至很難激發我在練習或排序上的創意。

這東西真的很微妙,某種程度,算是,共鳴?

還有蠻多跟序列無關,但跟教學有關的筆記。

到現在看,還是覺得,啊~好喜歡,難怪當時會抄錄下來,果真值得反覆閱讀。

記得曾跟朋友感嘆,瑜伽師資養成,其實需要更「技職化」的指導。

除了排序、解剖、手調之類的硬實力。瑜伽老師還有一大塊是,教室氛圍形塑。

這部份,可能不能僅依賴個人天賦自行發揮,不是只是單純說老師要關愛、溫柔對待學生,愛你所練習、教你所練習這類心靈層面的指導。

也許是可以具象化,從更實際的角度去探討如何實踐的。

分享一個今天看,依然覺得很受用的教學提醒。

語速結合姿勢。

有急有緩。急不可燥、緩不可拖。

停留姿:放慢,但有張力。意圖明確,而非無目的的保留姿勢。

力量姿:加快,但不可急。觀察身體極限的感覺、呼吸、感受、控制。

提示放鬆時,語速切換,呼吸節奏放慢放緩,簡潔且有意象的提示該放鬆的位置。

 

2020.10.01(四)運動:UY

最近特別喜歡的歌

聽了之後都忍不住想跟著搖晃。

這一兩個星期上班的時候,狂放。

為什麼youtube上有一小時的版本啊~好羨慕。

itunes 只有12分鐘的,可惜,不然定要強迫大家跟我一同搖上一小時,哈哈。

怎麼會 有些搖晃呢~

 

今天做了啥

從淘寶淘了本寰宇的書回來。

交叉核對了兩本書,思考了一下自己平常慣用的口令,稍稍筆記整理了教課用的字彙表。

出門練習UY1.5hr。

回來之後憑記憶把老師教導的序列抄錄下來。

略分析才發現,今天的課程是很基本的序列,添入少少變化,就會產生新意,還蠻有趣的。

上班。

中秋夜的學生人好少啊。

說到筆記。

前幾天把自己曾寫下的瑜伽相關筆記,夾進活頁本時才發現,已是厚厚一本了。

以為自己最近不太畫序列了,但持續累積還是很驚人的。

前一陣子看了本新書(等出版再推薦給大家,真心推!)也算是顆丟進心湖,激起上進心的小石頭。

想說也許可以再更系統性的把相關筆記,或是教課序列彙整起來。

實話說,並沒想出什麼明確可行的方案。

倒是心頭時不時縈繞,是不是要買個新iPad,搭配Apple Pencil來做電子筆記呢。

我每次想要努力的方向都很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LU WU 的頭像
    LULU WU

    歐巴桑少女心 ♥ LULU ♥

    LULU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