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二)運動:自我練習(伸展)

今天的練習

是沒有任何預期的全然亂做。

今天在第一個前彎,就感覺到自己身體很緊,而且可能是因為午睡剛醒練習,能量是很低的。

採用快且淺的伸展,很多的來回反覆動態去鬆動,純伸展,不帶力量體式。

一個連接一個動作沒有中斷,流動過程中,突然腦袋跟身體自然轉出了過往很少做過的連結方式。

輕鬆的動態伸展結束之後,覺得髖好舒適,深感,自我練習真的好珍貴。

能全然依照自身需求去走以外,甚至會給自己帶來新的刺激。

極度個人化的練習,從自己內在湧現,而不依賴老師的給予。

 

2020.09.27(日)運動:自我練習

最近喜歡的動作

IMG_1244 2.JPG

 

2020.09.26(六)運動:哈達、UY

好久沒有看到自己的龜樣了

IMG_1267.JPG

今天還綁了馬D,都是以前八肢逃不過且避不開的動作。

當到臨界邊緣,準備卡深的瞬間,深層記憶湧現。

抗拒感,隱約圍繞。

我想自己是屬於那種,寧可退而穩,勝過瘋狂突進的人吧。

練習反應性格。

今天課中,一直覺得好睏,人輕飄飄的,半昏迷狀態下做手平衡,是很奇妙的感覺。

 

2020.09.25(五)運動:動瑜伽

 

2020.09.24(四)運動:哈達

早安安~我今天好早起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脫口秀大會啊?其實我也沒認真看,偶爾看CUT而已。

今天早上看到篇相關的訪談,想分享一下。出自:没想到躺着感慨“人间不值得”的李诞,今年变成了霸道总裁

脫口秀演員和觀眾的關係是彼此找到,而不是改變

我對脫口秀的理解是,你去找到你的觀眾就好了。

楊笠的那一段,她“罵”的那些男的是不會理解的,聽完了也不會改變。但是她會找到那些認可她觀點的觀眾。我沒有那麼自戀,說一段可以把你變了,讓你愛上我,不可能,世界上不存在這種事。但是存在你以前不知道我,點開《脫口秀大會》發現,這不就是我想說的嗎?我怎麼才認識這個人?

我不需要改變自己,我也不需要改變觀眾,大家就很快樂;他給我點錢,我給他快樂,我認為脫口秀演員工作就是這樣的。

我告訴楊笠,你不要看微博,那些罵你的人本來就不是你的觀眾,他看到你是個誤會。他以後也不會再看見你了,他不理你,你為什麼要理他呢?你跟那些真正愛你的人相逢,就是相見恨晚,你找到了這些人才對嘛。你鑽研你的稿子,你要堅持,這個事很享受,因為你真的讓他們開心了,也真的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了。

瑜伽老師也一樣。

你去找到你的學生就好了。

並不是說不需要動態調整教學的輸出方式跟內容。

但是,得更在意的是,那些真正愛你的人。

有些時候,可以從反饋中知道,對方不會是你的學生。

舉個誇張點的例子,就是跟流動掛的老師說動作停太短時間,無法好好仔細深入感受。跟艾楊格的老師說他的動作停太久、細節太多顧不來。大概是這種感覺。一聽就知道,對方需要的只是換一位符合他需求的老師。

完全可以適用「他看到你是個誤會」這句話。

與其過度在意那些你可能改都無法改的地方,不如強化自己的擅長之處,在能力範圍內盡量補足弱項,這才是更真實可行的方式。

跳一下。

對於自己的弱項,個人認為是要在練習中保持覺知。

分享一個小例子。

我最近的繞口令練習,在換了一批練習內容後,發現某段繞口令,反而強化我的弱項。

因為練習中,過度想要壓好某個平舌音,反倒讓我本就不夠靈敏的舌尖變鈍了。

毅然決然把它抽掉。

不管是什麼練習,練習的方向跟目的是否相符,可能是得在過程中不斷反覆檢驗的。

 

2020.09.23(三)

有時候會覺得

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是多麼巧妙的一環扣一環。

最近一直在思索調整課表的事情,前兩天朋友在群裡也談了這話題。

受到啟發,今天再度進行課表調整。

真的下決定之前,還是有些迷茫的,特意跟瑜老朋友通電話聊天,商討了一番。

談到了關於瑜老的職涯規劃,以及不少是你得跟很親的朋友才會願意分享的私密內容,關於內在感受、關於教學、關於收入、關於自我練習、關於生活的平衡。

下班回家,收了份出版社寄來的快遞,談的是給瑜老的教戰手冊。

僅粗略翻閱,尚未細讀。

但莫名有種感覺,彷彿這一陣子腦袋在運轉的東西,正變成文字送到我眼前。

 

2020.09.22(二)

我今天呢,早上沒去練習

一方面是昨天大概三點多才睡,一方面是不想勉強自己。

現正悠閒的喝著咖啡打字,不用上班的日子,就該是如此慢步調嘛,哼哼。

還有,不上班就得趕緊洗衣服,哈哈。

最近早上起床,幾乎一定會作發聲練習。

簡單的口部操,四聲歌、繞口令之類的,也多半會打開喜瑪拉雅作一些跟讀練習,或者是純聽。

因為把之前逐漸念順的繞口令汰換過一輪,所以這一陣子的繞口令練習,差不多就是開口即打結的程度。

舌頭之笨,彷彿不是自己的。

有趣的是,當唸到比較會念的段落時,那瞬間,不只是舌頭變靈活,連發聲位置都改變了。

拙力。

腦袋突然跳進這個詞。

在遇到那些念不清楚的字句時,雖然聲音團在一起,其實我是很認真的!唇、舌、喉頭、臉部肌肉,全數召喚。

嗯,沒意義的瞎召喚。

當遇到會念的部份時,可以感覺到肌肉使用瞬間變輕巧,開始有寫意的滋味。

瑜伽,這根本就是瑜伽練習嘛。

我不禁這麼想到。

關於瑜伽

前兩天跟朋友聊天,朋友說他以前很愛火箭,現在再去練,倒是沒有這種熱情了。

我說自己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有老師分享跳穿的影片,看到時也是心如止水。想說,謝謝,我不用。

但知道如果是在當年熱衷八肢的時候,大概會反覆觀摩。身處其中,就是會莫名的想要精進跳穿。人在不同時刻,處在不同的氛圍環境下,自然會被其所影響。

不是說當年的認真是錯誤喔,我覺得除了中間在掙扎放不放棄的過程比較糾結以外,對於八肢的熱情也是純粹的。

就如同我朋友當年愛火箭是真,現在熱情減退也是真。

每個人的身心轉換,有自己的途徑。

對於瑜伽,我現在可能會是更傾向要順著身心狀態作變化,要把它當做階段性的練習。

不要逆勢而為。

否則就很容易陷入,自己正在「苦行」的盲區,反而不停地想要去抓取「什麼」來做慰藉。

沒有什麼是不可棄的,照顧好自己的感受請擺在最最最優先。

 

2020.09.20(日)運動:自我練習

 

2020.09.19(六)運動:哈達、UY

練習呢,是很私人的。

當身體還沒有走到那個位置的時候,找不到體內空間,怎樣都是勉強。

得等走到,才會找到恰巧舒適的感覺,可一旦走過頭了,可能又變得無感了。

IMG_1249 2.JPG

記得多年前練陰的時候(還沒熱衷瑜伽之前),最喜歡的開場是腳跟遠離鼠蹊部的束角式,每次只要老師用這個動作開場我都會心情很好,臀腿外側之緊啊。

現在,自我練習已經很少做這動作,改用其他動作取代,曾經的最愛已是過往。

還是初學者時,肢體僵硬。劈腿?宛如天方夜譚。現在劈腿時還喜歡加入後腳的伸展,痛爽痛爽的停留著。

以前不能get到的動作,因為身體能力的變化,而開始有不同體悟跟評價。

近期個人身體極度需要開展開髖前側跟髂腰肌的位置,那種吶喊感,已經持續好一陣子。

所以我最近的練習偏好,會加入很多後彎或者是側彎、扭轉的概念。

特別是自我練習的時候,後彎比例之高,有時候是連前彎恢復做好後,都還忍不住再加碼後彎的程度。

調整的方式都是邊練習,邊傾聽自己身體的回饋,不斷地來回微調,補到自己覺得內在均衡(跟外在體位法數量無關)

這種需求很難在大眾課中全然被滿足,偶爾的自我練習就非常珍貴。

幸好,UY就是有UY的價值,可以給的空間之大。

例如,劈腿想要配上前趴、後彎、扭轉,任何變化,每個人自己去選擇。一樣是卍字手一,至於下半身,只要你想,都可以任意搭配(雖然老師有時可能也會因應當天主題去指定啦)

這就是在大眾課中,找到私人練習的可能性。

每個人擁有不同的身體條件,當下想做、有感跟需要的,不可能會是一樣的。

能精準貼合當下需求,是非常幸福的事。

 

2020.09.18(五)

今天看宋方金給青年編劇的短片

裡頭有句話說:「導演是拍出來的,編劇是寫出來的。」聽到當下,腦袋馬上接了下句「瑜伽老師是教出來的。」

「導演是拍出來的」據說是引用文牧野導演的說法,好奇之下找了找,沒找著。但看到了他最近的訪談。

F:拍短片對於一位導演來說意味著某種機會?

文牧野:我不是從得到機會上去想,我覺得拍短片是一個訓練。無論你做什麼事情,肯定你要有實操,有練手的機會,拍短片是一個在拍長片之前的一個訓練。同時它可以讓拍短片的人被看到,無論是你的才華,你的努力,你的價值,都會通過你拍的短片去傳遞給觀眾、業內,它是一個特別好的非紙上談兵的訓練。

這概念,也可以適用給新手瑜伽老師的建議。

簡單來說,就是實踐出真知。

只有透過實踐,硬著頭皮下去練手,不用先想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到底能不能「教好」(說實在的,至少我自己啦,直到現在對於這點都還是充滿質疑的),得真實打混一圈一圈又一圈之後,可能才會更知道自己在教學時要做什麼,同時間能關照的範圍才有辦法逐漸擴大。

一開始,誰都是菜鳥,每個人都是當了瑜伽老師才學習當瑜伽老師的。

不要想自己有「準備好」的那天。

沒 有 那 天。

就是教,不斷地教。一堂洗過一堂。

教到自己對所有的事情反應不再如此劇烈,教到耐受性自然提高,可能就慢慢有點瑜伽老師的模樣出現了。

對於接課選擇,建議是先求有,再求好。沒有的話,自己創造。

別挑,先練手。

等後頭再挑,哈。

 

2020.09.17(四)運動:UY

就是個意志不堅的女人

念歸念,還是默默續報下期。

看來真要踏入體操界了(嗚嗚,我不想)

最近練習,有一兩次,發現自己居然能沒有碰到牆就拉上手倒立。

很確定,這是第一次,一腳直一腳屈,穩定後,帶著控制拉上去併腳停留,而非兩腳順勢上去在空中併攏的。

僅是偶爾成功,就如同我的肘倒立一樣,到目前為止還是十分依賴牆壁,狀態時好時壞。

更何況,手倒立的進步啊,差異之細微,不能用秒計,得用毫秒。

不小心成功之後,是有點矇的,因為自己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自然也談不上複製成功模式並加以延續的可能。

但,內心的感嘆是,任憑本人無心鑽研手倒立,在那些被迫練習的日子,還是有些許累積在體內吧。

對新麥克風很不爽

今天上班前換成小號耳架,穩定度搞好了,但對收音的效果不甚滿意。

所以...下班後一時衝動...下單買了新新麥克風(掩面)

便利超商取貨付款真是太便捷太惡魔了。

算算花在麥克風上的總金額,絕不能再這樣沉迷下去!見我荷包日漸削瘦,淚兩行。

說不定有朝一日,會認份直接用教室的麥克風。

雖笨重又不服貼,但收音最大聲、效率最好的就是教室附的麥克風,講話絲毫不費勁,也不用帶著方向性去送聲音,隨意輕聲說話都能被捕抓到。

聽維修工程師說好像要價三千五耶。

這笨重玩意兒,還不便宜啊,非到逼不得已,實在不想用它。

 

2020.09.16(三)

白天班結束後回家

在家搞了好久的麥克風。

自以為「升級」,從一千七的改用兩千五的麥克風,價格激增,收音也該有質的飛躍。

但先不說收音有沒有明顯改進,不自在的是麥克風的服貼度下降許多,頭後仰時,麥克風會離開嘴角。

奇怪,之前的麥克風從來沒有服貼度的困擾,一來就是恰巧貼合,從最初就用的極度順手。

明明是同個牌子啊?是不是該小一號啊?換了不同尺寸的耳架嘗試,不對,小號的好憋,但硬戴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拿出老麥克風相比,就是中號沒錯啊,又換回來。

到底差在哪裡?一會兒戴到頭上兩相比較、一會兒放到桌上用眼睛仔細對比,時不時動手反覆凹折鐵絲架,想要讓兩者的弧度更趨近。

終於,在某一刻,我找到需要穩定的點了。

啊!突然懂為什麼電視上明星戴耳麥時,有人會貼膠帶了。簡直就是發現新大陸。

原來不全然是弧度問題,兩側「點」的穩定更重要啊。

唉呦,不知道買單耳麥克風會不會更方便調整些?之前就是兩款掙扎中啊,可惡,下次買單耳的好了。人生就是要不斷的實驗。

瞎忙了很長一段之後,我累了。

決定把麥克風收起來,此時,才驚覺,耳架是需要凹折才能放進盒內的。晴天霹靂!本人剛剛如此奮力調整耳架鐵絲,搞到手指痛是為什麼啊啊啊啊。

真的痛很久耶,脹到我晚上通勤路上手指都還在突突跳。

 

2020.09.15(二)運動:UY

鬼打牆的碎念

但,還是要念。

好不想要早上練習啊啊啊啊啊(其實不是早上,近中午了)

老師最近很喜歡一口氣銜接非常多個單腳平衡,今天接了連續六、七個單腳平衡,沒有蹲姿,全站姿變化。

一開場就來這樣的衝擊,我早起柔弱的身軀承受不住啊......而且說實話其中有兩個動作總覺得排序應該要顛倒過來,不然這樣的腳移轉重心太容易不穩了(理由伯)

今天上課不是太專心,分心初始想著的是,早上就應該練習和緩才是,後又想著,真想在家裡悠閒喝咖啡。

也不是沒有為了這時段的練習提前做準備。

前一天早睡(嗯,兩點以前都算早睡),提前調好鬧鐘,給自己一點緩衝時間,按了按按腳機權當放鬆,還有空晒晒衣服,喝了會兒咖啡,再出門去上課。

但身體依然在慵懶無力的狀態,尚未醒覺。

和緩、咖啡。這才是廢柴適合的熱機模式。

不要問我當年怎麼有辦法晨練八肢,那時候的我,不是我。哈哈哈。沒啦,其實那時也是不停地在跟晨起搏鬥,那作息,太違背夜型人的生理時鐘了。

現在也是依靠我對UY的愛,支持自己出門去上這時段的課。

也許,不知在哪天,當照顧個人意志的心大於對練習的渴望時,應該就會棄守了吧。

最終還是希望瑜伽服務於我,而非被其綑綁。

 

2020.09.14(一)

今天上班的動力是試用新麥克風

新貨到總是讓人開心~現在還處在想把新麥克風供起來的時候,小心翼翼的裝在原裝保護盒裡帶出門,就連調整麥克風距離也不太敢下手,手法之溫柔。

主要還是源自之前使用其他麥克風的陰影。

曾因為胡塞亂放而壓壞,或是手法粗暴導致軟管鬆動。

麥克風的傷,我確實記住了。

這次學乖,開始懂得呵護,希望不要太快就重蹈覆轍,又回復成粗手粗腳的模樣,讓新麥克風能活長一點的時間吧。長命百歲。哈哈。

 

2020.09.13(日)運動:自我練習

教學上的小苦惱

可能也不能用上苦惱這麼嚴重的詞,但每次遇到要做手伸展相關變化的時候,節奏推進總是比我預設的慢太多,可偏偏我又是一個很愛作手伸展的人。

例如,實在很想一趴下就瞬間進入蓮花手加青蛙腳。

但這總是理想化,每次都還是得從腳解釋到手,還是得先在卍字手二停留一下,去扛一扛同學的腳,拉一拉手到位,把前一步設定好之後,再進入蓮花手加青蛙腳,喬一喬頭手擺位。

左邊一次、右邊一次,時間就這麼過去了呢。

手伸展變化對少作的人來說,的確是偏複雜,特別是趴姿,又不容易看到示範,加上也會因為陌生,身體會有下意識保護機制與動作遲疑產生,卡住自己。

加上我個人其實挺喜歡連續作單側手伸展,假如光手就不太能理解,還要配上身體轉向與腳的變化,可能又麻煩了。

在這部份,教學時,就是得學習「捨」。

一是,捨棄其他動作。

如果今天就是想要做很多手伸展,那就需要刻意空出很大段的時間,專門作手伸展系列,節奏放緩細調,做完後,再看看剩餘時間能做多少其他的動作。

二是,學習捨棄手伸展。

數量減少:把基本幾個方向的手伸展做到就好,或者是在前面就做好複合式的體位法設計,分配到其他動作上進行手伸展。

串連減少、動作單純化:這部份多半會是看看現場狀況。

如果班上大部分人在第一個手伸展反應不是太敏銳的話,可能就會左右邊直接互換,把動作單純化。

或者是原本設定的串連數量要三四個連續加上轉身或是腳變化之類的,就不要這樣接,改成串連變化比較少的銜接方式。例如:只有手動,但下半身幾乎沒變化,頂多兩到三個動作就換邊。

還有第三種捨是,不能期望在每次停留時要調整好所有同學。

大概在一個動作的停留中能喬到三個人已經很了不起了,極致了吧,絕不能貪心,否則對其他同學來說會停太久。有時就是得放過,等到下一個動作或是換邊時再來調整。

今天的廢話好多。

大概是因為前兩天我才重點提示自己關於「捨」的事情,也有刻意減少排序的動作數量,以及放慢速度,但到課堂時,才發現遠遠不夠。

教學啊,就是永恆的動態調整。永恆!

 

2020.09.12(六)運動:UY

喜歡擰麻花

IMG_1245 2.jpg

總覺得練習UY跟繞口令有異曲同工之妙。

都是在嘗試新的移動路徑、新的排列組合。

先開發其可能性,反覆練習,至個別動作到位,再到順暢移動,從陌生到熟悉,本質上是類似的事情啊。

但動作也不能老重樣,因為又會落入另一種慣性內,間歇性得來點衝破。

以瑜伽練習來說,前兩天請教老師關於趴姿鴿式的手變化。

老師分享了個我之前未曾想過(搭配英雄手)的組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手腳搭配組合,只要邏輯抓好,任何變化都可以在基本動作上疊加,既熟悉又陌生,既有某種程度的安定感,配上少許挑戰,就會讓人迎來一陣慌亂,同時產生新鮮感。

雖然不見得全是「加深」,有時是手腳都做淺淺的,但複合式搭配的概念是,同一時間內手腳一同作用,做出更有效率且省時的練習。

再者是,從未作過的手腳搭配全新組合,能帶領我們身體與意識去觸碰到自己過往未曾觸及的領域,擴張邊界將由此開始。

 

2020.09.11(五)

幾乎每天都會練習的繞口令

是針對自己很不擅長的平翹音,到目前還是少有極度流暢的時刻,依然會打結,但因為那兩首反覆練習,內容也不長,早就熟稔到會背了,所以即使嘴瓢,大致上不太影響肌肉記憶。

會知道是怎樣的唇舌跟發音位置的轉換,卡住了,重順一下還是能找到感覺。

今天意識到唇舌已經有某種慣性存在,就想說應該除了平常常作的練習以外,要新增項目。

果然,新的組合、新的移動路徑,舌頭又開始慌亂不受控了。

既受不了自己嘴笨,又同時覺得有趣。

就是前一陣子分享過的唇舌動作陌生,所以遲疑、無法發力到位,看來也只能持續進行累積,反覆練習到熟悉。

我現在臉頰好酸、舌頭也好重,這練習,本質上就是肌肉訓練啊。

 

2020.09.10(四)運動:UY

瑜老的職業開銷

除了進修、瑜伽服以外,麥克風可能也是其中一項。

雖然教室的麥克風收音確實比較好,說話也相對不費勁,但是太笨重,在動作中有些妨礙,很容易不小心碰到就歪掉。

最重要的點是,不想跟大家共用的話,就是得自己準備。

連我自己的麥克風在使用時都會被我的汗水滴濕,跟大家一起共用,唉呦,不能細想。

今天又斥巨資(?)下單買了新麥克風。

好啦,以使用頻率來說真沒很貴,只是越買越貴而已。

再想想是這小半年內購買的第四組麥克風了,用本人微薄的工資去換算,默默覺得心疼。(買瑜伽服的時候怎麼不心疼?)

容易噴麥的麥克風真的不行。

這也是當初換掉第一個麥克風的原因,著實無法容忍啊。

還有發音時也要小心,針對個別容易噴麥的字,力道得要收一點點,氣不要送這麼多出去。

今天跟朋友聊天開擴音,我邊說話邊前前後後動來動去,對方反應說聲音忽遠忽近,倒是聯想到了麥克風的距離與角度也許也需要再微調。

要補充一下,使用麥克風乃是不得不為、迫於形勢、無奈之舉。

我原本就是屬於不喜歡老師使用麥克風的學生類型,初到會館時,內心曾想:我才不要用麥克風咧,哼。

後來才發現,真不能不用。(哈哈哈,好沒用,很快就妥協了。)

一是,如果是教熱,本就相對耗能。還要把能量耗費在擴音上,太辛苦。

二是,教室太大,以及空調、隔壁教室的聲音之類的外在雜音太多,都會影響聲音傳遞的效果。

有時到新環境,會在空教室先實驗一下不用麥克風的狀態,假如發現根本聽不太清楚自己的聲音,乾脆放棄掙扎,直接把擴音的任務交給麥克風處理,就無需扯著嗓子吼,節能且護嗓。

只有面積較小且安靜的教室才能幸運地無需麥克風輔助。

親身體會之後,對於那些能堅持不用麥克風的老師,我真心佩服。

以及希望老天保佑,這次的麥克風壽命可以長點,短期內真不想再花錢買麥克風了。

今天的課程

最後,又上演了翻滾吧阿信。

身為一個不想當體操選手的瑜伽人,不禁陷入思索,到底要不要續報下期呢。

我還得剖析剖析一下自己。

 

2020.09.09(三)

我控制不住自己

去搶代課的手

哈哈哈哈,不是才說要放嘛。

不過,其實個人非常喜歡去代課,沒有壓力,輕鬆賺外快。

即使有時得東跑西跑,但,辛苦也不過才一天或者連續幾週,是能眼見終點,而非無止盡的循環,想想就覺得苦一下是可以忍受的。

而且特別喜歡在家旁邊代課,只有一堂也沒關係呢,悠閒出門,上個班就散步回家,多麼幸福。

 

2020.09.08(二)運動:UY

順暢的練習最珍貴啊

其實今天早上出門的時候手軟腳軟。

邊走路邊在心中嗚嗚,不想這麼早練習。

但練習完畢之後還是很開心舒暢的。

個人覺得寰宇的專注感呢,是來自於單純接受指令,移動到位,老師額外話語極少。

不禁讓我想到,引導詞的配比,真挺難拿捏的。

個人挑老師的標準,非常在意口條,指令乾淨不瑣碎,簡潔到位幾乎是必備要件。

題外話:這也許也是為什麼我當初會喜歡八肢的原因,因為八肢的口令是更更更單純到不行,my甚至完全沒有口令。

但當自己換位為老師時,就不是很確定到底該怎樣表達比較好,總忍不住反覆碎念,又很希望自己趕緊閉嘴,讓大家回歸自身。既怕自己話太多,又怕話太少說不明白。

今天瑜老朋友說到現在他的教學都還在摸索。

秒懂啊~各方各面,都還在摸索。

所有的教學都是動態的。因此,可能,永恆都處在摸索狀態中。

 

2020.09.07(一)

週一白天的喘息時間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

睡一個很長很長的覺,不想練習、不想上班,就是純粹的廢著。

這,才是我的充電方式。

連在家洗晒折衣都覺得幸福。

已經維持好幾個月積極上班、狂接代課、練習也沒有落下的上進行程(嗯,跟自己比啊)

在前一陣子的認真抓取後,最近的腦袋卻開始運轉著,要「放」的念頭。

得等十月才能迎來完整休假日,到時看看狀況,也許還能再進一步調整班表與作息。

只是有次被朋友問說:「不上班要幹嘛?」我回答:「也沒事,就在家滑手機。」哈哈哈哈,關鍵是心態,心態不一樣好嗎。

看到天荒地老都不用花錢的微信讀書

到底靠什麼賺錢啊?

今天再度被送十幾天免費無限卡的我,忍不住好奇。

 

2020.09.06(日)運動:自我練習

自我練習之自由啊

喜歡。

但每次自我練習的時候都有點呈現略略快轉的狀態,偏好是短停留多動作,有時也會做很多次的來回重複,實話說這是我自己目前覺得最舒適的練習型態。

所以去課堂跟老師練習,大概就是被迫緩點,跟著老師的節奏走。

去上課時得到的啟發,常常是,得捨。

不要用自己慣性練習的動作密集度,套用到教學上。

最近在看德雲社的團綜。

默默覺得自己真是半腳踏入坑的德雲女孩,雖然不是每位的相聲我都聽過,但每個人我都認得,連小故事也略知一二。

看到節目內容,也會聯想到瑜伽。

例如他們說,因為背景相似,就會特別避開不看對方的相聲,以免被影響。又或者說,在同一隊的,演出風格會潛移默化、彼此影響。

這很像是我被跟隨過的歷任瑜伽老師影響,連用詞都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模仿。

過密的排序,聯想到過密的包袱,也都是有關張弛之間的調整。

不是把自認好的、有梗的一股腦兒丟出來就好,而是得因應現場、因應時長,進行微調。

以時長來說。像我去外頭上課,多半上的是一個半小時到兩小時的課,如果用這樣的概念套進一小時的時長,就太難了。得捨。(這對我的教學來說,真的是極度重要的提醒)

至於因應現場這件事情,是時時都在學習中。

應該還是做不好。

但,因應現場調整,是讓瑜伽老師在教學時,相對自在的重要技能。

記得剛開始教學時,曾覺得苦惱,怎麼會有的教室就是特別拖不動啊.....總是得臨場刪減再刪減。

後來逐漸才理解,不是拖不動,根本問題是我不應該無視學生的狀態,硬把期許套在對方身上,死拖活拽,達不到自己自以為是的標準後(例如序列的完成度之類的),又暗自覺得失落。

他們要到達的,不應該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得給他們,他們能到達的目標。

課程主角是學生。

實話說,真還在學習中。

絕不敢說已經掌握技能,而且有時可能是自以為有做到,但其實根本沒做好。再者是,我始終有種,自己還是菜鳥老師的感覺,本人時區過的很慢。

可是當想通這點之後,教學心態,鬆很多。

當然,緊的可能是另一方面。

例如就得在正式上課前先掃掃今天的學生組成(即使我常常像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彷彿沒看大家),在大家做第一個前彎、或者平衡姿的時候,心中衡量一下今天同學的狀況,是可以再多一點還是要收一點。

像是有某幾堂課會有程度很好的學生來,就會加的比較多點上去,一旦他們今天沒出現,原本預想的那些動作乾脆直接抽起來。

看看學生對於口令及動作的反應,也許有時節奏需要放緩,少點我熱愛的花俏變化或轉向,多一點基礎且方向單純的練習。

簡而言之,就是觀察力要上來,對序列的彈性要放寬。

相聲中有一個名詞叫做「現掛」。

意思是,不單只是照本演出,而是與現場觀眾進行互動,臨場反應。現掛反應好的演員,會頗受好評。但過度互動,也會破壞原本相聲的節奏感,反而不好。

放到瑜老的課堂序列可能也是吧。

基本上還是要有「本」的,排序的邏輯要在,並不是從頭到尾都隨性,但臨場調適好,能隨時來點「現掛」,又實在是太重要的才能了。

 

2020.09.05(六)運動:UY

排序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動作明明也就是那些,可是一旦前後順序調整了,就會產生微妙的變化。

有時候是,微妙到,都不太確定是因為自己當天身體狀況導致,還是因為序列的影響。

我最近習慣帶的站姿到平衡姿的動作,基本上就是UY的開場。

可是會隨著當天想法不同或是課程種類不同,選擇很快進站姿或者是坐姿久一點再起身,因為前面動作的差異,進入站姿平衡時,多少會感受到穩定度的變化。

很快進站姿,通常沒有什麼大問題。

但如果是先做外側的伸展的話,再拉到站姿平衡時會比平常抖,就要特別特別把平衡穩定的意識拉回到腿內側跟身體中線才行。

今天去上UY。

老師帶的是上行氣,先單純做腳,再單純作手(幾乎沒有手腳複合式的練習)再作脊柱、扭轉跟倒立姿。

不知為何,今天單獨出來的手序列,讓我覺得特別軟手。

排序大概是一個手強化後接兩個手伸展,側身串連一次,轉身一百八十度之後,接烏鴉或單腳烏鴉(也是手強化)再做兩個手伸展。

單看沒什麼問題,會是跟腿綜合搭配時會出現的概念。

我今天上烏鴉的時候,就是跟平常的感覺不同,進單腳烏鴉,本就不怎麼穩定,今天又更抖了、停留時間更短了。

待換到右側,便刻意在烏鴉多留了一會兒,嗯,我確定連烏鴉的穩定感都沒平常好。

只是烏鴉還算能掌握,雖然內在有點抖,但基本上不會垮。垮的狀態只會顯現在單腳烏鴉的起飛上。

會不會就是因為手腳分離沒有綜合搭配,導致內在力量的召喚少了點呢?還是只是單純是我今天狀態不行呢?

課後好想訪問同學,想知道其他人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感受。

可惜平常熟的朋友沒來,總不好意思隨便逮個人就問。

心中的好奇,仍在。

好想能再進一步破解排序的奧妙啊。

今天練習到最後

在頭立的時刻,依然還是充滿了想要後彎的衝動。

IMG_1230.JPG

我最近的身體真的很有趣。

等到明天自我練習時再好好補一下吧(運動長毛巾得記得打包)

對了,昨天瑜伽服更換率創歷史新高

一天換了四套。

 

2020.09.04(五)運動:動瑜伽

今年初呢到了大型會館上班

大型會館的教法是我自己是比較喜歡且適應的。

但到會館的考驗又是另外一重,會館對人數、時間盯的緊,像我這種時間控制無能者,都會有非得準時下課的心理負擔。

台下同學臥虎藏龍,練習經驗豐富者眾,時不時還會有師資級的來上課,很多人體位法比我還好的多,總之就是緊張的內容與程度不同。

好玩的是,對於教學的回饋,好像會館同學更主動積極些。

有時聽學生反應時,內心會抖一下,想說我的偏好、弱項,已被一眼看穿(學生是很火眼金睛的)

但也有目前還不太能理解的回饋,例如當學生跟我說,我的教法很特別,跟其他老師不同時。心想,瑜伽動作就這些排列組合,應該跟其他老師也差不多,真沒特別到哪去啊。

不過,往好處想,表示在他們心中,我的教學風格可能已經具備了某些個人特色。

記得剛開始要出來教學的時候,內心是不自信的。

畢竟本人是個如此挑剔的練習者。

一旦換位來看自己的教學,嗯,還差的遠呢。

忘記確切是哪位老師的建議了,他說要把自己身為老師的優點跟長處列出來。那時想了半天,勉強擠出一兩樣吧,其他還得靠上過我課的朋友反饋,才有些帶著懷疑且怯怯的把這些正評算到自己頭上。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說到自我評價的部份。

我說不管收到的是正面或者是負面評價,在自己內心都會有自己的想法,那是別人怎麼罵你或者是稱讚你都無法被撼動的。最後的評判,其實還是在自己的心理,而不是別人告訴你的。

所以我每日N省吾身,但往往是,純檢討,不改正。

哈哈哈,沒啦,偶爾還是會改改的。

好像扯遠了。

是因為今天有學生來跟我討論排序的事情,突然有感。

從別人眼中看到的我的領課,來自對方的反饋,也是我釐清自己的一種方式。

 

2020.09.03(四)運動:UY

怎麼辦

好像,對手倒立產生了逆反心態。

其實對所有的練習都不排斥,但淺嘗則止就好。

嘆氣。不細說了。

簡單的說,就是,我,真沒想練體操啊。

只想要在自己墊子上好好的、順暢且無間斷的流動而已,對我而言,這才是練習時最最最珍貴的時刻。

這愛好是不是非主流啊,哭。

 

2020.09.02(三)

好想好想趕緊到十月啊

好想好想趕緊有休假日

前幾天看到篇文章

說到為什麼我們說話會吃字(原文:说话容易吃字口糊,怎么改?

一是發聲器官薄弱,唇舌力道不足以支撐發出標準聲音,尤其會是話說越多越有這問題,唇舌肌肉疲乏導致失控。

解決方案:口部操跟舌部操。

二是唇舌動作陌生,單一個字可能都可以單獨發好音,但組合成字詞時,因為唇舌動作陌生,所以會遲疑、無法發力到位。

解決方案:對於口糊的字音組合進行累積,反覆練習到熟悉(如練貫口跟繞口令)

因為陌生所以遲疑,完全就是寰宇初學時的寫照嘛。

發聲練習跟瑜伽,或者跟任何身體動作訓練都一樣,原理都是共通的,得先建立基本能力,再反覆練習到熟悉,就能自然順暢且優雅的流動。

如何讓我的唇舌與身體自然流動,著迷於各種串連可能性,是我現在覺得很有趣的練習項目。

瑜伽與發聲練習,都好玩。

談到發聲練習,其實我不會全練(因為也沒這麼認真)而是會多半作短時間且針對性的練習。

例如我平翹舌不分,主要就練習相關的繞口令,沒有太大問題的地方先放過不管。知道自己舌尖無力,加強練習的就是這部份的舌部操。

沒事看閒書的時候就會隨意邊看邊朗讀出聲,抓到幾個很容易舌頭打結的字詞,反覆多說個幾次。

最近記得的是「水色赤紅」,忽卷忽不卷,真是嚴格考驗我舌頭靈敏度啊。

對了,補充一下。

對於口糊這件事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要先意識到什麼字該發什麼音,而不是不帶腦的胡亂行動。

 

2020.09.01(二)運動:自我練習

今天練習

在來回作躺姿單腳伸展的變化式跟輪式數趟後,突然覺得好舒服、前後平衡也太剛好了。

導致我一點都不想動彈,也不想往下作,以免破壞當下感受。

直接拿毛巾遮眼,進入攤屍式。

起身後,看看時間,練習不到四十分鐘。

有品質的練習不在於時間長短啊。

洗澡後,昏睡了一小時。

科科科科,明年一月的UY進修已確定

雖然與當初去上海的規劃相比,時數只有一百、雙語還是網課。

實在比較想上單語課(無語言隔閡以外還可以加速進度)以及直接拿兩百啊(只拿一百是不能教寰宇的,得湊滿兩百才有師資認證資格。)

但,已經是在現今環境下能做出的最佳選擇了。

不管怎樣,能進修還是讓人開心的~

我是個積極繳費者。哈哈哈。被朋友笑說你一定是第一個繳費的,序號一號的那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LU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