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1(六)運動:UY
暫停更新
2020.11.15(日)運動:自我練習
今天的練習
倒立姿異常穩定。
手倒立的停留時間,體感上有小小突破。
肘倒立今天做了蠻多次,每次都不用腳碰牆就能直接在空中穩定,也算是難得。
多次的肘倒立,是練習前完全不存在的規劃,一切都是順應身體指引。
我對肘倒立本就不拿手,也從來沒有什麼特別的慾望想要克服它,就是一個放任水自流的狀態。
所以在我用腦海思考的排序中,基本上是不太會把肘倒立放到動作中段的。最多最多,大概也就想著在練習結尾,意思意思練個頭倒立以外的倒立變化姿,左右腳各上一次就差不多了。
可是最近週日自我練習的過程中,常想要在動作中順接到肘倒立。
不知為何,我身體很想去那。我現在就是想要頭下腳上,而且指引很明確,不是頭倒立、不是手倒立,就是肘倒立。
根本是在練習前完全沒有設定的行進方向。
今天大致練習完畢之後,衝動沒有消弭。
於是,做了許多次肘倒立後接駱駝式的組合。
會接駱駝式,也是身體直覺來著。
我知道自己是想做一個從高跪姿往下的主動後彎,約莫是往後進入小雷電式甚至是kapo的方向,但沒膽下去,後彎柔軟度也還差的遠呢,所以實際上做的是介於駱駝跟小雷電式兩者之間的動作,勉強滿足往這個方向的行動態勢。
來回多次反覆,直至饜足。
被順好毛才甘願安靜的身體啊,不是我能夠控制的。
一路持續許久,很容易被我接收到的聲音,幾乎都是髖伸動作,只是以不同的動作形態去呈現。
總覺得很有趣,後彎不好的人,到底有多麼需要後彎呢?
2020.11.14(六)運動:自我練習
最近這幾天
狀態好低迷,昏睡時間,極長。
除了一直懸著,已有預兆卻始終未乾脆來到的月經,也許影響了賀爾蒙以外。
也忍不住懷疑是不是因缺少日照所產生的季節性憂鬱。
要不是還得出門上班,大概可以躺在床上一整天,啥也不幹(當然,得要有網路才行)
今天朋友問我是特別想吃某家店嗎?我說不是,因為那間店離我家最近,只想在最近的地方買好吃的就上樓,連多走一步的精力都不想浪費。
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居然還攤開墊子自我練習了。感天動地。
2020.11.13(五)
今天無意間看到的話
正文一時找不到了。但大意是說:
選擇自由業時,以為選擇的是自由,但其實選擇的是職業。只要是職業就有圈子,勢必得做出些妥協。
所謂的「圈子」,其實是能自我選擇要不要「深入」,邊緣人(如我)也是可以勉力生存的。
但既然是職業,就一定會有甘苦談,妥協也絕對是必然。
不過我直到現在依然覺得能當瑜伽老師是很幸福的。
特別是在下班後,常能感覺到自己心境平和,是踏著輕快的腳步回家。
相比社畜時代,還是有所差異的。
瑜珈教學者的呼吸、語氣、心境,在「調頻」形塑教室氛圍的同時,本身也會被包含在其中,共同沐浴聖光。
2020.11.12(四)
睡魔附身
今天整個白天幾乎都在昏睡中渡過。
十一點出頭醒,十二點多睡,一點出頭醒,兩點半睡,四點醒。
下午本該出門練習,心中有罣礙,自動起床,但臨到出門前,真無法,吃了點東西,回頭再睡。
這時就慶幸自己是自由業,可自由支配的睡覺時間還是挺多的,長睡眠人深感欣慰。
實話說,現在還是很昏很想睡,天氣與經期的加成啊,無力抵抗。
新書推薦
之前說過的書是這本。
以下是我寫的推薦語。
瑜伽老師這職業,乍聽很美好。
但請不要忘記,這始終是份工作,可能還是你我賴以為生的全職工作。
記得初啟教學時,瑜伽前輩分享的經驗談:「很多新手老師,在一年內就消失了。想要當好瑜伽老師,首先,得先存活下來。」這是所有新手老師進入瑜伽產業後,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
很開心有這本書的出版,直指內核,以不違背瑜伽價值觀的角度來談論「商業」。
相信無論是正準備展開瑜伽教學的新手老師,或已是瑜伽老師的夥伴們,都能從中獲得真實有用的資訊。
書中寫的東西很廣泛,也許有時不是那麼「深」,但基本上夠「廣」,在瑜伽教學路上會遇到的問題幾乎都有被提點出來。
往下深入思考,就是個人的功課了。
可以連結回本人愛睡覺的事。
書中說,瑜伽老師接課的時段請要配合自己的生活作息來走(說實話我覺得練習時段也是)
舉例來說就是夜貓族就別接早課了。
像我自己就會直接拒絕對我而言太早的課,無論是常態課或是代課都一樣,即使很不好意思,但作息是勉強不來的,瑜伽老師自己得有好狀況才能教好課。
一旦接了常態課,不是一天,而是短期內看不到盡頭的,數月或者是數年不等。
與其硬熬到自己失衡時再爆炸,不如一開始就訂好界線。
身為一個長睡眠人,看到這段建議時,默默覺得真是個需要畫紅線的重點。
2020.11.11(三)
我今天,一直在阻止自己結帳的手
momo的六六折,好誘人。
淘寶理想國旗艦店則是直接下殺五折,雖然得另外花集運回台的費用,但還是好便宜啊。
反覆將書一本一本放進購物車,來回掃視挑剔精鍊,一面還要死死忍耐,不可輕易按下結帳鍵,讓萬事塵埃落定。
提醒自己家裡還有好幾本書待閱,更不要說微信讀書裡頭那些永遠看不完的冗長書單。
想要擁有的東西,其實是遠大於我自身的消耗能力。
不能鬆動。
彷彿一旦按下結帳鍵,就是讓囤物癖自此野蠻生長。
我的斷捨離要維持住。
可是,總有會有小惡魔出來說話。
書籍,在所有想擁有的慾望中,是屬於很便宜很便宜很便宜就能滿足的慾望呢~不需要為這點小錢煎熬啊~
2020.11.10(二)
優酷加喜瑪拉雅聯合會員也太划算了吧。
一年只要128,折合台幣670(蘋果的匯率有夠坑人)但即使如此也是好值啊。
平均下來一個月56塊不到,歡樂無限。
要從優酷方連動才便宜!一樣的聯合年卡,喜瑪拉雅賣233。
天啊,我根本是精明的購物比價小天才。
在喜瑪拉雅聽的內容
最開始以聽朗讀小說、散文為主,現在趨近聽更為口語化的類型,例如最近總陪伴我入睡的相聲,或者也開始聽訪談。
畢竟書面語跟口語的遣詞用字不同,慢慢感受到,聆聽時,所必須投入的專注力與理解力的差異。
不再只是純挑內容與聲音,還有從我自身接受信息時的轉換效益去思考。
這應該也算是一個,多接觸才有能力差別的存在(跟瑜伽練習一樣啊)
說到書面語跟口語。
前幾天在看書時,突然想邊看邊念出聲來,就當順便練練舌頭。
一念出聲來才發現,通篇文章有著大段大段的,我說.....、他說.....、XX說.....。密密麻麻。
用眼睛看時,不覺得這些頻繁出現的字眼有多惱人,反而因為這樣大片不分段與重複性,能在閱讀中抓到一種奇特的韻律。
可一旦化為語言,就是全然不同的感受了。
我從兩端,互換起始,體悟到的其實是同一件事情。
也許,口語化寫作的作家,有助於打破邊界。
直覺聯想到的是王朔跟王小波。
這兩位的散文,是我個人認為即使用「聽的」也是相對輕鬆、不易恍神。
2020.11.08(日)運動:自我練習
2020.11.07(六)運動:UY+濕婆神
今天老師剛好帶了
我自己最近也很愛做的直劈腿變化,真喜歡打開髖前側,覺得好滿足啊~
突然意識到,不知從何時開始,僵硬人也可以很勉強的在劈腿中做出變化式了。
腦海中,還能調動出某些畫面片段。
在哪間教室,瑜珈墊坐落在教室的哪個角落,我當時的掙扎是什麼。
有卡在半空中需要輔具的,也有勉強劈下卻無法進行任何變化的時刻,也有稍稍壓腳一下就無法承受要趕緊退回的煎熬。
有時候也會覺得無奈,想著自己並沒有不認真練習,但是受身體所囿,進步總是微小到可憐。
所有肉眼無法見的內在擴張,都得來不易。
細緻、幽微,僅自己所知,彷彿不存在這世界。
但回頭看,原來,這具僵硬又怕疼的身體,在細水長流的浸淫之下,也有柔軟的可能。
2020.11.05(四)運動:哈達
今天去會館開會
跟同事小聊一下。
覺得好笑的點是,給印度老師帶出來的我們,即使教哈達,也都是流動風格的哈達。
骨子裡就是個流動人。
兩個小故事
都是我昨天分享的後續。
一是,播客與棋手的對談。
廣播結束後,適野很不好意思的跟棋手李喆說:這問題(什麼是棋譜?)是不是太蠢了。
李喆:不會,說明我們確實在聊天,沒有劇本。
適野:你很善良。
張老師:我聽的很感動,聽出了天才對麻瓜的仁慈。
二是,讀書年代裡的一個篇章。
當作者憤怒地向我指出,在我們為之傾注了滿腔心血的書中,竟然還有一個印刷錯誤另它蒙羞,我就會心平氣和地辯解:
「行了,出書畢竟是個手工活。」
書裡什麼錯誤也挑不出,自然是件讓人高興的事,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合時宜的印刷錯誤恰好證明了這句話。
這兩個小地方都讓我覺得有點暖暖的。
淡淡一句話,充滿包容。
2020.11.04(三)
今天聽播客
有一小段在討論棋法的復盤。
雖然我不會下棋,但覺得蠻有趣的。
棋手說,復盤對他們來說不難,不需要具有強大的記憶力,因為下棋是有邏輯的,順著邏輯去重演棋局就好。難的是面對下棋沒有邏輯的新手,因為彼此沒有辦法對話,棋譜就很難重現。
好有趣啊!棋手說的東西完全就是我對UY排序的記憶概念。
表面上看起來UY動作很多很雜,但其實動作排序是有意義的。
只要找到排序語言,所有的銜接都會變得合理。
有的老師的排序我很容易記憶,因為完全理解老師的思維模式。
理解後就能進行分拆,動作與動作之間不再糊成一團,視線與思緒可以穿透其中。
懂得如何拆解,接著就能重組。
只需要確定每個方位老師的起始動作,一旦啟始點確定,順著邏輯複製就很輕鬆,登登登登,下一步會自行從黑暗亮起,即使中間有些不確定,也會有隱約暗光指引,找到不太出格的動作,填補空缺。
有的老師的思維方式與我不同,練習起來就會有點茫然,因為不懂,不知道老師想帶領我去哪裡,就像是聽全然未曾接觸的外語一般,徒有音節,卻不帶任何字義。
要不就是嘗試學習翻譯,拓展未知區域,看看能不能打破困惑,與老師的序列產生對話。
要不就是單純放空,肢體跟著動,但腦不動。
不過老實說,純放空的練習其實也很美妙。沒必要每天都帶著腦去練習嘛,哈哈。
唉呦威呀,這本書真的太有趣了。
不是說內容有多麼深刻,而是裡頭叨叨絮絮的各種描寫與吐槽,實在太戳本人笑點了。
泰半都是嘴角掛著微笑看的,偶爾間歇性抽風,忍不住笑出聲來。
內文跟巴黎無關喔,就是一個書蟲對於書的全方位叨唸。
借人書的各種折磨,完全懂。
我有好幾本時至今日依然無法回收的外借書(催了幾次,始終拿不回來,認命放棄)也有還回來後,讓我傻眼的,已然飽經風霜、期間不知經歷多少殘害的書籍(嘆氣,你已經不是當年的你啦)
對於作者長相的描寫也太好笑。
有幾次,讀著讀著,我突然想起來把內容和封面對照一番,或者把作者的文字和他本人的照片比較一下。封面......讓人心煩,作者......也長得不合時宜。
長得不合時宜,哈哈哈哈,也太沒禮貌的形容了(給翻譯加雞腿)
其實不只作家,配音員更是如此,如果聽了聲音去追蹤他們微博的話,很容易幻滅。這段文字實在讓人太有代入感。
蓋私章的糾結無比寫實且有喜感。
我把印章輕輕摁進鮮紅的日本印泥中,再對準編輯的名字,用盡全身力氣狠狠壓下去,無比痛快。可是如果印章蓋反或者蓋歪了,我又會後悔多此一舉......算了,這樣也好看,有喜劇效果。
內文不光糾結與吐槽,也有描述細膩的地方,例如像是五大三粗的我本人至今還無法享受的淘書、裁書之樂趣,談論範圍極廣,但每篇都很短,輕鬆無壓,適合零碎時間閱讀。
總之是一本會讓人開心的小書。
唯一不滿的地方是,我討厭精裝硬皮。
看書就是要廢著、攤著、軟著才是啊,精裝硬皮實煩,不想在桌前正襟危坐讀書。
2020.11.03(二)
放假讓人心情好~我想唱歌
沒啦,其實今天晚上有上班,但放假的心情從昨天延續到今,然後明天又能放整天假了耶。
天啊,好捨不得這段轉換期結束。
新班表上來時,我應該會像要開學的小朋友般,皺著臉,哀怨耍賴,不想面對現實。
放假真是太美好了,正在認真思考,要把班表調整成週休二日。
今天還跟問我要不要代課的瑜老前輩說,週三是我放假日,沒有兩堂以上不出門(是真的有熟才敢這樣白目說話啦)
哈哈哈突然意識到自己也太機車了吧,跟剛出道時,無論天南地北,即使只有一堂課都去接的心情不同了(本人說話很誇張,比其他老師的拼勁跟通勤距離,我還差的遠呢。)
給瑜伽老師的那本書(應該快上了)裡頭有說到,對於新手老師來說,送到眼前的每一堂課,都是誘惑。
超級認同!!!誘惑之大,實在難以開口說不。
其實直到現在,我依然會做出妥協,咬牙接一些心裡並不太想要的時段、課種或者是地點。
但就是得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到心中的天平上,秤一秤。
不能只依賴單純的教學熱情支撐一切。
生活作息、通勤時間、課時費、教學環境、課種跟學生帶起來的感受,太多東西都得考量了。
一旦犧牲了某樣,那要從什麼地方換取回來?
必須尋得內在平衡,而不是任由自己傾斜一邊。
歪著走教學之路,走不遠的。
跳一下
發現自己在這次調整班表之前,連續22周,不曾擁有一天完整的休假日。
天啊,多麼可怕的上進青年。
我媽都要不認得我了吧。
2020.11.02(一)
本日聽單
聲音碎片
總覺得本人的中二性格,全然散見在我的喜好。
在時代華美的盛宴上
人群淩亂如草
不懂向內生長
看起來卻那麼美好
雖然已經分享過,但還是要說,我特別愛他們的「致我的迷茫兄弟」,是中年後的作品,詞曲都很棒。
歲月讓生命變得脆弱
機器讓人性變得可疑
娛樂讓思考變得可笑
當你在洪流之中掙紮
什麼是你的救命稻草?
你不能帶著迷惑離開
聽人家閒聊各自看書的習慣跟怪癖,還蠻好玩的,聆聽時間飛快流逝,中間還時不時戳到我笑點。
有被安利到,馬上起身、找書、下單。
双雪涛对话梁龙:我叫白云我叫黑土,我要孤独我要幸福 | 随机波动·宝珀理想国文学奖
這次寶珀理想國文學獎一系列的訪談都不錯。
雙雪濤跟梁龍的跨界對談很有趣,節奏明快、言之有物。
入圍者中,徐則臣的訪談不在隨機波動,在忽左忽右。
打到這的時候突然想到上一篇的內容有說,作家不要上訪談節目,會讓讀者幻滅,哈哈哈,不過這幾位沒問題,表達都挺清晰的。
唉啊,好喜歡放假,悠閒。
2020.11.01 (日)運動:自我練習
最近感受到自己身體的筋膜
漸開。
平躺時更坦然,底面積更擴張。
是很奇妙的體驗。
有對比才知道,完全可以理解為何後彎對我來說如此辛苦。
那種下意識的蜷曲,是即使在平躺姿也隱約緊縮的。
當然,並不是說現在就有多開闊,一切都是比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