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31(日)
不能練習的日子
無法在課間靠練習打發時間,只好狂看相聲。
同一專場,有畫面可看還是比僅用喜瑪拉雅聽音頻更有趣啊。
2020.05.30(六)運動:自我練習(和緩)
在前幾天才剛寫了下半年的願望清單
其中一樣是:不要老是熬夜到天亮。
然後,昨晚就破功。
也算是返樸歸真?
經歷過對瑜珈墊很追求的人生。
最近好像沒有這麼在意了。
十字墊練習時,露露3mm當縱向墊,止滑效果好,橫向墊用的是存在我家少說十年以上的便宜瑜珈墊。
如果作單墊練習的話,特別是和緩類型的,因為3mm的墊子偏薄,有時就乾脆只用便宜墊了,輕巧好移動。
那是很久以前跟瑜伽老師團購的墊子,印象不到伍佰。
瑜珈墊的壽命真比想像中還要持久。
好像,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不存在非得要來個新墊子的堅持。
如果有朋友好奇我對瑜珈墊的推薦,我最近對露露的墊子用的很滿意,價格也算合理,只要是高強度會流汗的練習,還是偏好露露的墊子。
2020.05.29(五)
這週的「師父!我要跳舞了」真是太可愛了!
老阿姨內心澎湃。
可惜跳舞畫面太太太少,害我只能把後面兩隊的齊舞反覆重刷了好幾次。
付老師的偏舞完全我的菜,超級愛看細小且快速的肌肉控制,小師父隊坐在地上那段手的編排就是標準Franklin風格啊,喜歡。
澤翰把付老師排序的小動作質感都跳出來了,很棒,孩子,我看好你的Urban之路。
大孩子的老師父隊真不愧是國家隊,好齊(連身高都好齊,哈哈),乾淨俐落,從開場到結尾全沒話說。
最後大亂鬥的時候我都笑出聲了,實在太歡樂了啊。
這是我最近每週五的歡樂來源。
不過,只想看跳舞,前面一堆有的沒有,默默快轉。
不敢相信,跳舞畫面居然只佔進度條這麼短短一點兒。
2020.05.28(四)運動:自我練習
今天的自我練習挺隨意的
但隨便動動就一頭汗。
身為一個很會流頭汗的人還真麻煩,沒做啥就顯得狼狽。
買了盒蛋
外包裝是看不見內容物的不透明紙盒,回家打開後,少了一顆。
?
誰順走了我的蛋。
今天看的書是很口語化的內容
想說應該很適合練習朗讀出聲。
照例平翹舌不分,我的舌頭之鈍啊。
念了幾個短篇,唇舌周圍都酸了,根本是肌肉訓練。
2020.05.27(三)運動:UY
今天練習結束後
發現我上週都沒進教室練習耶,全是自我練習。
雖說主要是因為班表調整的關係,排擠到我原本習慣的上課時段。
但也有部分是因為我這一陣子的練習週期,大概是走到對老師依賴度偏低的階段。沒有之前那種排除萬難,也非得要去的渴望,而是選擇先把自己的狀態照顧好之後再說。
進教室跟老師同學一起練習,見面聊天還是很開心的,真心覺得喜歡。
可同時也覺得保持自我練習的習慣挺好的。
即使只有零碎的時間,依然能在家好好睡覺休息練習,不用花費舟車勞頓的時間出門練習。
舟車勞頓,說的有點誇張,其實我家到教室的通勤時間也沒多久,但對於跨個馬路就覺得遙遠的宅女來說,出門還是很耗心力的。
跟朋友聊天
也會聊到關於瑜伽老師如何在課表間隙中依然保持練習。
要我說呢,首先,是課不能太滿,哈哈哈。
課太滿的老師,要維持自我練習真的難,因為體力跟精神有限。
不過也有課很滿但是依然練習很勤勞的瑜老,真心欽佩,我覺得他們體力一定異於常人。
再來是真的得熱愛。
我練習教室的同學,大部分都是瑜伽老師,雖然沒問大家的班表啦,但會常聽到練習前已經先去上過班,或者練習後還是得去上班的對話。
對於做一般行業的人來說,練習瑜伽可能會是脫離日常生活。
但對於正職瑜伽老師來說,這是跟上班在作的事情有非常大比例重合的。下班的消遣是上班在作的事情,這沒有熱愛怎麼行啊,畢竟不是誰都能接受上班是瑜伽、下班也是瑜伽,人生只有瑜伽的。
而且老實說,當身分轉化成瑜伽老師之後,在去上課或者研習的心情,會跟當學生時候不太一樣,沒那麼鬆,腦袋還是避免不了運轉,出現一些職業化的反應。
然後,就我自己的經驗是,進教室練習跟自我練習,會是很好的互補。
因為瑜伽老師的時間真的很零碎,有空的時間不一定有想上的老師,能剛剛好配合到,要不就是著實有緣,要不就是得刻意避免排課衝突。
不過也有聽過有的瑜伽老師是只作自我練習的。
看個人啦,只是我目前是不會放掉跟隨老師的習慣,跟老師練習有跟老師練習的好,會有新刺激,也能跟同學交換情報。交換情報真的很有趣。
2020.05.26(二)
接續昨天的後彎話題
在意識到輪式心魔消散之後,接著發現,也已經很久沒有伸直手就撕裂跟後腰擠壓的感受了。
是真的,終於,找到內在的延伸空間啊,感動。
除了要感謝時間,也得感謝與UY的相遇。
身為一個硬漢,不只是髖沒有角度,肩也是。
輪式是一個很極致的後彎,全身都得參與。假如上肢沒有角度的話,輪式也很難有機會舒適。
而UY的練習,彌補我原本練習上很大的一塊缺漏:上肢伸展。
UY上下半身均衡的體式規劃,跟肩多角度的伸展方式,解放了我的雙肩(嗯,雖說解放後還是很緊啦)
輪式目前還是沒辦法長停留很久。
現在嘗試的突破方式是,每次自我練習時會做各種不同後彎跟輪式的變化。
多,但短時間的停留,先從次數上去鍛鍊自己的容受力。拉長停留的練習,不急,放到下一步。
安排比老師或者是我自己教學時,更多的肩伸展。
幾乎是能想的到的角度都會做,能複合式,同時做手腳搭配組合的話,也會盡量安排。就是不太會讓手空著,即使上身伸展動作重複我也不在意,下半身有變化就好。
寫到這裡突然覺得,我練習好像還挺有規劃的啊~怎麼平時不覺得,哈。
2020.05.25(一)運動:自我練習UY
前幾天說過
最近意識到輪式心魔的消散。
很大很大很大的原因是,當不再有標準、不再有非得前進加深的方向、不再接收來自多方善意的指引後,
終於,能更加坦然地用自己的節奏練習。
可以依照當天的身體狀況做很多(或者是少少)的鋪陳,待準備好時再進入、控制在能忍受的手腳距離與時間內停留。
期間所有的嘗試,就僅僅只是嘗試而已。
可以就可以、不行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具有任何價值判斷。
在邊界的刺探過程中,可能會有很多的狼狽,但其實越來越多的是,自在。
後彎內在空間的拓展
對於硬漢來說,有多麼難,只有真實走過的人才懂。
每一釐米,都充滿撕裂與擠壓。
期間需要花極大的力量,跟緊縮在一起的身心對抗,費心費神、勞心勞力。
但絕大部分的氣力是徒然的,因為都在「裡面」就給抵消了。
能走到這裡,已覺得慶幸。
重新梳理內在的過程,某種程度來說,也算是,自己與自己和解的過程吧。
2020.05.24(日)運動:自我練習UY
深深懷疑
我今天練的是熱UY。
教室溫度之高啊!暖氣沒關是吧?熱歪我。
洗澡時,邊洗澡邊哼唧。
洗澡後,邊吹頭邊喝水,還在哼唧。
直到坐下不動吹冷氣才終於覺得冷靜。
在熱教室練習跟平常一樣的強度,感受真是相對辛苦。
決定接兩堂中間空很久的課之前,其實很掙扎,中間的時間要怎麼打發啊?
現在發現,把這時段當做自我練習的時間,也挺好的。
2020.05.23(六)運動:哈達、自我練習
寫了一大長段
然後,刪掉了。
2020.05.22(五)
強行安利今天讓我呵呵笑的綜藝給大家
優酷的「師父!我要跳舞了」(每週五非會員可看)
今天在做手足保養的時候,邊看邊忍笑到抽搐,小朋友真的太可愛了啦!又萌又強,矛盾的綜合體。
喜歡看萌娃跟街舞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如果對街舞有一點點了解的話,看起來會更好玩,可以看出不同舞種的小朋友有自己的個性。從第一集與師父Battle的戰略安排,還自帶主mc跟裁判,到第二集摸底跟分組時,小小B-boy的不受控制與堅持,不想學Urban的被分去付老師組,好多地方都太戳我笑點了。
不知為何,這節目冷門到,都播了兩集,豆瓣還開不了分。
雖然濾鏡什麼的不用期待,舞台也很陽春,但是真的歡樂,輕鬆下飯綜藝,節奏明快。真心推~
只是第二集的剪輯有點謎。
拜託後期請不要亂剪小朋友畫面好嗎,每個人的跳舞畫面都給我上!看不夠啊。
2020.05.21(四)運動:自我練習
依照觀察
我可能是經期快來了?這兩天極度嗜睡。
昨晚睡了超過十小時,醒來依舊昏沉,下午還是得來個午睡。
但是很奇怪,白日癱軟無力,晚上倒是精神體力都漸漸變好。
根本就是夜貓體質。
今天的練習
做的是教課序列快轉版。
就是大致相似的序列,以快轉方式練習了少說有四次吧,每一次都有極微妙的不同。
每次的微調,都好像有其道理可言。
但只要基本上掌握大方向,就不太會有很誇張的落差。
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就好。
2020.05.20(三)
有時候會覺得
人對自己身體的了解,非常依賴直覺。
可能是也沒有一個探測機器,去檢測自己到底有多累或是多精神。
無法被量化的東西,就是靠感知。
今天早上起床,第一時間,就覺得不行,我無法上完班再去練習。梳洗都還沒完成時,就把已預約的課程取消。
下班後,好像精神並不差,只是肚子咕咕的餓著。還因為太貪婪買了兩份餐而吃到過飽。
當我挺著肥肚,追綜藝姨母笑時,間歇性地想到:我不去練習,到底是不能?還是不想?會不會只是單純的不上進呢?
等到午睡,躺下即昏迷,直到上班提醒鬧鐘把我叫醒。
大驚,居然一口氣午睡超過了兩小時。
又想,喔,原來今天早上的疲累感是真的,並不是心理病。
我這樣感覺,進而觀察身心、行為怎樣反應,好像就是一直在反覆檢驗自己的感受是否為真。
有時候會覺得果然如此,有時候又會打破自己預設。
來來回回,還挺好玩的。
不過本人最近是順應直覺派,包含練習的走向,或是行程的設定。
對於一直縈繞在腦袋裡的想法,不要壓抑,順著走,人生果真會比較開心,哈哈。
2020.05.18(一)運動:自我練習UY
今天練習
是第一次不依賴鏡子,從wild thing 轉輪式。
最近這兩天的練習都做了很多的輪式及其變化。
昨天是在有鏡子的空教室練習,當翻身看到鏡子中自己身體形態的瞬間,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輪式心魔,已然消散許多。
過往八肢的練習過程中,對我來說很像是一直在撞南牆。
堅信這套練習,不管前方的牆有多厚實,依然執著,然後,撞到頭破。
但換成UY後,即使還是想要破牆,但不再囿於唯一途徑,而是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敲擊,讓它一點點的鬆動碎裂。也許恰巧敲擊到某個特別薄的突破點時,就會瞬間推進許多。
從牆後破出的,不只是我的身體,還包含我的內心開始舒展。
回頭看,對於輪式的掙扎,到底有多少是被「不可變動的傳統」束縛?又有多少是源自自己深怕不符合標準的「好學生心態」呢?恐怕早已雜揉在一起,無法釐清。
也許其中有苦痛,但也有很多收穫、熱情、欽佩與讚嘆。只是,那所謂的傳承,卻無法全然解答我的疑惑。
始終對於八肢有著特殊情感,也有著至今依然相信且依循的原則。
但也曾有,怎樣用理智也無法壓抑的身心直覺反抗。
轉換練習,其實都只是問題寶寶在嘗試透過不同路徑去找到解答罷了。
至少,目前看來,是好的轉換。
很滿意最近的練習狀況,身心都很平穩、開放且自在。
也許相比依循傳統,在我這裡,更優先的,還是我自己。
2020.05.17(日)運動:自我練習UY
今天的自我練習
作了很多次輪式,加上各種輪式的變化。
其中包含了週五老師帶的從wild thing 轉輪式再接單腳輪式。
今天作的很順。意外的順。
好像有些不曾作過的組合,在第一次嘗試時,總常常是失敗的。
大概是因為首次面對,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要怎麼做,精神跟身體的容忍度就很低,但凡觸碰到邊界,就會迅速放棄。
帶著某種崩潰,覺得「我不行」的那種放棄。
可是一旦大腦安定,身體按部就班,先做這裡,再到哪裡,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去堆疊。放開自我設限,多一點再多一點,冷靜的刺探邊界,很多時候,可能性就自此被開拓了。
還是很喜歡自我練習的。
獨自一人的時候,會更勇敢「試錯」。
是個非常寶貴,跟自己獨自對話的時刻。
2020.05.15(五)運動:UY1.5hr
今兒個好累啊
也不知道在累啥。
今天再度順利的從wild thing 轉成輪式,除了身體能力終於達到以外,能從鏡子看到自己的身影,大概也是成功的關鍵之一。
在還沒有完全建立安全感跟自信的時候,看著鏡子就會比較安心,藉此知道手與地板的距離。
只是,轉過去之後,幾個呼吸就氣力放盡,無法接著做出老師要求的下個動作,單腳輪式。
從不能做到能做,從短停留到長停留。
硬漢的後彎歷程,前途漫漫。
但僅是已知的進步,就挺讓人開心的。
不對,好像也不能這麼說。
其實,絕大部分時間,光是練習本身,就已充滿喜悅,與進步與否毫無關連。
本日份快樂收穫
今天看到萌娃跳街舞的節目,太精采了!又強又可愛。
好幾處我都笑抽了。
時間流逝之快、看完心情之好啊~拜託就讓小朋友們一直快樂跳舞一直Battle吧,不要給我搞什麼生活教育跟哭唧唧感情大戲。
2020.05.14(四)
適應新班表,作息調整中
還沒有找到一個非常穩定的波頻,有時候練習就不那麼容易顧上。
特別是新班表又擠壓到原本排定的練習時段,六月份後應該會因此換地方練習,只能說幸好還能找到本來的老師跟隨。
也暗自慶幸,這一陣子都還挺享受自我練習的時光,早已大幅降低對老師的依賴。
調整期間,顧此失彼也許是必然,但就是嘗試在你進我退間,去找到工作、休息、練習三者間的平衡。
對於瑜老來說,調整班表是門大學問。
心中都會常常想到,曾看過前輩分享,他是一直到了教課多年後,才找到自己感覺比較舒適的課表。
然後告訴自己,我還早呢,得慢慢摸索。
並不是說現在的班表有多魔鬼啦。真沒有。
重點只是在於規律性。
一旦打破了慣常的規律,像我這種適應性很低的人,就得再多花點時間作身心上的調整。
畢竟我小時候可是那種,去坐不曾坐過的公車路線,得反覆確認問題跟在心中暗自演練流程,小事都容易引起高度緊張的人(因此被朋友引為笑談)現在真比以前進步超級多了。
話說,排課表時,當我把一週僅有的一天休假日貢獻出去的當下,暗自感動,想說自己根本是個勤奮上進又熱愛工作的人吧(並不是)
跟前輩聊天
被問:教熱之後有變瘦嗎?
沒有啊(淚奔)好傷人的問題啊
下班之後的大吃是我人生小確幸好嗎!
2020.05.08(日)運動:濕婆神、自我練習UY
今天是在課堂跟課堂間的間隙
利用空教室練習,自己獨自在黑壓壓的教室裡頭,藉著外頭透進的光練習。
還嚇到了前來開空調的工作人員,哈哈,不好意思啊。
這嘗試還不錯,比玩手機打發時間有意義多了。
對了!紀念一下,今天自己從wild thing 轉成輪式,是很難得在沒有被逼迫下的自然成功,順順的就轉過去了。
2020.05.07(五)運動:UY1.5hr
要去教室練習前才想到
啊~今天沒打濕婆神。
上課前問老師現在多久練習一次濕婆神,老師說大概一週一次吧。
我說,因為現在想著要天天練,有時覺得心理好負擔喔。
老師說,一開始剛開始練習可能會有一陣子需要密集練。但熟悉之後練習頻率就不需要太高了,除非要專研濕婆神(UY的濕婆神也是有認證制的)建議我把動作邏輯組合記好就好。
但其實記好沒問題啊,我腦袋可好了~但身體不行啊,哈哈哈哈哈。
想到老師也久久才練一次,決定放過自己一天(很會找藉口)
我這一兩個月雖然跟的還是之前的老師
但是上的是不同時段的班級。
之前的下午班,高手如雲,是真的很離譜的厲害。
換到這班,很明顯老師領課的節奏跟難度都更緩些。
再度印證自己果然不追求難度(也有可能之前的動作有的是太難到距離我太過遙遠)
在這堂課裡老師進入動作的速度更慢、分解更細,可以說是輕鬆。但換個角度,有時可能也會更為吃力,因為不見得是一拍到位,得分好幾段進入動作,或者得在定點維持更長的時間。
還蠻喜歡今天的練習,穩穩的,很舒服。
2020.05.06(四)運動:濕婆神、自我練習UY
今天練習濕婆神時
從水平11出發,發現太順了,可能已形成肌肉記憶。
默默決定改從41出發,逆著打。
莫非我根本就在追求那種打不順的感覺嗎?
在上研習課的時候,老師交代過很多次,如果中間出錯了,不要從頭來,從錯的哪裡重打就好,不然就會永遠是最開始的部份打的最熟練。
一樣的道理,每次都從11開始打,也就最容易在此形成慣性啊。
晾衣服時
掛上前幾天練習穿的瑜伽短褲,心想,夏天來了。
此乃瑜伽人的季節感。
2020.05.05(三)運動:濕婆神
很久沒有更新FB了
也不是沒想過,說不定哪天連部落格也不更新了。
期間也動了幾次念頭要把部落格的文章通通刪除(也算是斷捨離?)
倒也沒什麼大原因,我每天還是過的挺樂呵的,生活還是能夠找到很多有趣的事情關注。
不過只是呈現的方式不太一樣而已。
手機也好久沒拍照了,跟以前隨便去哪吃啥玩啥都手機先行的心態不同,現在只是用來當做記錄事情,怕自己腦袋不好記不住的輔助工具。
朋友說,過去寫的東西是美好的回憶,反正放在網上也不佔空間。
因為之前曾有把旅遊文刪光的經驗,現在回想都覺得很可惜,畢竟當初也是很認真寫文整理照片跟資訊的說,是我跟朋友之間的美好回憶。
建議我乾脆先隱藏就好。
今天隨手隱藏了超過兩百篇的文章,發現,以前寫的廢文還真多,哈哈。
以及感嘆,原來運動日記是從2012年開始寫的啊,這說不定是我人生作過最有持續力的事情?
因為不確定隱藏文章之後呈現的狀態是怎樣,或者是萬一有人想找舊文找不著,想想還是先告知大家一聲。
這可能是第一步的整理。但也有可能因為本人三心二意,說不定哪天又開始狂更新也說不定。
世事無常。
有變化才是正常。
2020.05.05(二)運動:濕婆神、自我練習UY
這幾天
都是一起床就打濕婆神。
抱著先把該做的事情做完,就可拋諸腦後,一整天就輕鬆了的心態。
但真正開始練習前還是會有種,唉呦,好懶得動啊~的想法閃過。
我本質上就是一個怠惰的人吧。
好熱好熱好熱
可怕的天氣,練習完畢,整張墊子都濕了。
根本還沒正式進入夏天啊,雖然渾身大汗的確會讓人產生某種成就感啦。
但真的好討厭即使坐著不動依然濕熱黏膩的感覺啊,嗚嗚。
2020.05.04(一)運動:濕婆神、自我練習UY
回歸練習啦
還是做最近非常滿意的一套組合。
僅在中間主要的曼陀羅串連跟轉向方式做小變化。
但腿橫向、腿內旋、外旋、脊柱的組合則保留不動。
整體強度並不是很高,可練習完非常平衡舒展。
有次跟朋友聊天,她體位法做的很好,以前的練習強度也頗高,她說自從接觸UY之後,發現自己的練習跟教學都有調整,更在意的是平衡而非難度。
雖然我本來就不是一個追求挑戰的練習者,但是也能理解她的感觸。
UY練習完身體的感受真的太好了。
能採用十字墊教學時
排序的方式就會是以寰宇的概念去走。
手腳數量都會盡量算好,並且加入轉圈的概念。
非常可惜的是課程多半都只有一小時。
剛開始用十字墊教學時,偶爾會被嚇到,為何進度會跟我在家排練時差異如此之大。
每次都得看看這一次課堂進度推演到哪裡,思考下一次要如何刪減動作,或是控制速度(口令再少點?停留再短點?)
畢竟自我練習無需等待老師口令,一拍就進入動作,確定能在一小時以內完成的序列,教學上卻難以做到。
而且都已經是精鍊過後的版本了。
我在家自我練習UY時,通常會做的動作更多、推的更遠、切的更細,自然也就不可能只花一小時就完成。
被限制時長對我來說是個學習。
學習,如何捨。
2020.05.03(日)運動:濕婆神
立志每天練習濕婆神
目標到五月中。
其實需時不長,但挫敗感會讓時間感覺漫長。
在練習的時候,先是大腦理解,再來是心理接受,最後是身體實踐。
我現在呢,就是個理論派。
知道手腳搭配的邏輯組合是什麼,但在實際操作上有所障礙,卡在最後身體實踐的這一關啊。
不是說真的不會,其實頓一會兒,思索一下,剛剛轉錯的手(或腳)就能調回來。
可是想追求速度跟準確度(甚至到美感),就得靠時間來換。
2020.05.02(六)運動:濕婆神
不宜練習的日子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先打了濕婆神舞。
剛起床尚未舒展的身體,連手的轉動都覺得艱難。
也算是種熱身吧,邊旋著自己的上臂邊這麼想到。
還是磕磕絆絆,距離行雲流水的日子,因太過遙遠,而無法想像。
練習後,出門買咖啡,順道取了讀冊訂書。開箱時心情莫名的好。
早上,就是一邊翻書,一邊看手機上的微信讀書,同時做出原文、兩位不同譯者的版本對照。
對照之下發現,同一篇短歌,喜不喜歡譯者文字的節奏感是一回事,有時是連主語跟時間順序都不一樣,用極其相似的文字,解讀出全然不同的意涵。
短短三行文字,各自衍生其意。
可惜的是我對原文一知半解,即使半矇半猜,也無法確知到底哪個版本才更接近原意。
有時會在心中想著,如果是我,我會怎樣翻譯。
在這裡我要用四字短句,在那裡我要用字更粗魯直白一點,嘗試演繹出第三個版本。
此乃本日的無用之樂。
最後要說的是,讀冊帳戶裡有錢真的很危險。下單之方便,會有種,自己並沒有從荷包裡掏錢買書的錯覺。
經期
真是有也煩沒有也煩。
伴生的拉肚子跟腹痛有夠討厭,幸好這世間還有止痛藥這玩意兒。(雖然吃了之後暗罵,到底要多久才會起作用啊)
厭世到差點不想去上濕婆神舞研習課。
但想想,一堂課也不便宜,還是硬著頭皮出門。
不想浪費,也是人生動力之一。
2020.05.01(五)
持續斷捨離
又清了兩小包的衣物出來。
很大部分是之前整理時,捨不得割捨的跑衣跑褲。
還極新,但放著要幹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