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駝背的心路歷程
第一篇分享背部訓練文章是2013年,走到2018的現在,大概可以從下面的文章可看出我心態上的轉變。
第一階段是:外在力量的建立(肌力訓練)
[女生重訓] 上班族駝背請練重訓!肩頸僵硬請作COMBAT!
第二階段是:內在力量的建立(身體內在排列重新整合)
第三階段:身體意識的覺醒
這樣的過程也許跟掌握的難易度有關,外部力量的建立,從型態的模仿開始,可以很快抓到感覺。
哪裡沒有力量就去鍛鍊哪裡。是很直覺式的想像。
而且實際上,也是顯著有效的。
但有時候會落入一個陷阱,我駝背,要把身體拉回來,過於強大的意識造成背後的過度用力,從駝背變成過挺的軍人姿或是芭蕾舞者的體態。
練習瑜伽讓我的身體走向一個不一樣的應用方式。
深層肌肉的穩定,內在排列的堆疊,是更細微的探索。
會發現身體開展出一些,從來不知道原來它存在的肌肉與空間。
這不是今天的重點就不多說了,練瑜伽的心得可以參考這篇:Q:對抗駝背,練瑜伽好?還是重訓好?
今天要分享的是身體意識的覺醒。
與其說要怎麼「鍛鍊」,現在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常常去「掃描」自己的身體。
要去覺知到自己是不是那裏存在著慣性緊繃。例如肩膀有沒有習慣聳起、往前之類的。
要先發現自己身體慣性偏離跟抓緊的位置,才有可能會「歸位」。
所以不是單純的硬拉回駝背的身體,然後用力挺胸挺背就好。
因為這樣可能只是從一個方向的緊繃,變成另外一個方向的緊繃而已。
分享一個我自己很喜歡的觀想(出自「瑜伽與動禪」一書的「皮膚之流」P.97-98)
想像肩關節前側的皮膚向上、向外抹開,越過肩關節。腋窩後方向下向前流,並且擴張。
這是一個很溫和的開胸、挺背方式。改變,根本不需要很大力!
另外,我會想像從頭頸交會處開始,沿著頸部往下,特別關注肩頸交會處,再沿著脊柱兩側,皮膚像是水流般往下流。
這個觀想對我很有用,推薦大家嘗試看看。
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以應用,我最常打電腦跟蹲馬桶的時候做,會發現自己在這些時候聳肩聳的厲害(不要問我為什麼蹲馬桶會聳肩,我也不懂啊!)
總之,不是「用力」去改善駝背現象。
而是去意識自己到底「做了什麼」而造成不正的體態,先從解除那些錯誤慣性開始。
從不自覺到自覺,才是真正產生改變的契機。
最後送上亞歷山大技巧創始人的說法:「停止錯誤的作法,正確的作法自然會開始運作。」個人覺得這句話很棒。
推薦大家看看身心技法的書,我目前看過費登奎斯跟亞歷山大技法的相關書籍,雖然還沒有真實去上過課,但光看書就能有不少啟發呢。
【LULU的碎碎念】
文章看完後如果願意順手給我一個讚或分享,我會很開心的喔!
也歡迎加入我的粉絲團,不漏接本人持續碎念運動相關分享文章。